提筆書寫,一般會讓我感到緊張,但是書寫自己的蘭大記憶,卻有舒心放松之感,恍惚中似乎又聞到了一分部衡山堂門前花園的丁香花香,這可能是只有母校才能給人帶來的某種安全感。
蘭州大學帶給我最重要的東西有兩樣:一是我的人生,二是我的終身伴侶,我孩子的媽媽。主題限制,按下后者不表,只述母校給我的人生啟迪。總結下來,在我的心里,兩個關鍵詞始終深刻地聯系在我與母校之間,它們是“平淡”與“厚重”。
說“平淡”,是因為我在蘭大法學院的四年本科學習生活波瀾不驚、平淡如水。
入校時曾受到師兄師姐們的熱情接待,但我真的記不清他們都有誰了,似乎有周江洪師兄;每天上課,坐在不前不后的位置上,除了老師們的口音和大課間食堂供不應求的包子,似乎別的都沒有什么記憶,包括老師們所講的法學精華;大學四年沒有去過敦煌、嘉峪關、青海湖,蘭州周邊好像也只去過天水和榆中;多次去女生宿舍打牌,但始終無法獲得我班女生的青睞;畢業一年后,回到一分部校園,遇到一位老師打招呼,還得自我介紹老師才能想起我。
……
這就是我的大學生活,平淡地讓我有種想重新來過的沖動。
但不得不說,平淡的大學生活,卻為我奠定了厚重的人生基礎。
金城、酒泉、嘉峪關、武威、張掖,這些地名都有著久遠的民族歷史記憶,讓曾經迷茫的我有了深入骨髓的厚重和堅毅,再也不能嬉戲人生;娛樂項目僅有牛肉面、麻辣燙、烤餅夾肉的生活,讓我有更多的時間流連于一分部食堂二樓的圖書館,每月一次集中瀏覽法學期刊的生活規律得以堅持,也讓我提早認識了那些日后熟悉的學界前輩們;在那個網絡欠發達的時代,央求在校園賣書的同學施恢剛代購圖書、珍藏脫劍鋒送給我的《刑事法評論》、騎自行車到東方紅廣場邊上的檢察出版社書店買書,這些點滴都深刻的銘記于頭腦當中,也鑄就了我對書的熱情;俞樹毅老師授課時目光循環往復、讓人不敢松懈;李冬青老師幽默風趣、深入淺出;劉紹斌老師慈祥周到、條分縷析;劉光華老師務求真、針砭時弊,這些教學風格時常在自己的工作中被體現出來,讓人深感潛移默化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。
當年硬著頭皮,沒有聯系任何吉大法學院老師考研究生,初試入圍后才感覺擔心,于是李功國老師推薦我認識了我的師爺、也是后來我的博士后合作導師王牧教授,劉志堅老師則直接將我推薦給了我碩士、博士生導師李潔教授。這件事讓我體會到什么是讓外國人都羨慕不已的中華師生情。
……
性格塑造、興趣形成、閱讀習慣、課業素養、為師之道……都與我的蘭大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。
蘭大畢業后,我進入吉林大學法學院深造,2002年碩士畢業留校任教,2017年底調任中國政法大學,匆匆一閃,畢業已21年光陰。人言物是人非,但我覺得物易非而蘭大人恒在:感謝蘭大法學院各位老師為維護我們永恒精神家園而作的辛勤付出;母校給我留下的印記必將伴我終生:淡而無求,吾志青松。
校友簡介:王志遠,蘭州大學1995級法學院校友,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
來源:法學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