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3月17日是中國國醫節。中醫,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醫堪稱中國“國寶”,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輝煌的成就,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。守國粹、敬國醫,今天我們以胡芳弟教授的經歷為例,向國醫致敬!
50歲的胡芳弟和中藥材打了20多年交道,不但改變了自己命運,也改變了藥材種植戶的命運。
胡芳弟是蘭州大學藥學院教授。提起中藥材,她有說不完的話:“中藥材尤其黨參在我眼里特別金貴,我總有一種使命感,希望在中藥材種植、加工和產品研發等領域不斷探索新的發現,產出更大價值。”
“健康所系,性命相托”,入校時的鄭重宣誓,讓她堅定了與中藥材打交道的決心。“甘肅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可以很好地和我的藥學專業相結合。”胡芳弟說。
在查看中藥材質量的胡芳弟
甘肅是中藥材資源大省,也是多種道地藥材的主產區。“當時,甘肅大宗藥材如當歸、黃芪的開發和利用初具規模,但由于黨參的小分子成分含量較低,質量評價難,研究相對薄弱。”胡芳弟說,這些空白需要有人填補,因此她聚焦黨參研究,開始了對不同黨參品種的鑒別、功效成分的挖掘和產品的開發利用等工作,決心闖出一番天地。
20多年來,中國眾多種植黨參的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跡。她經常拿著又細又長的藥鋤,站在懸崖邊上采挖野生黨參。每當采挖出新鮮黨參時,她都如獲至寶。利用在國外訪學時學到的技術和方法,她開展黨參的活性篩選和機理研究等工作。
經過多年努力,胡芳弟不僅了解全國黨參資源的情況,并成功研發了提取、分離和制備黨參活性成分的方法。
采挖中藥材的胡芳弟
中藥材是甘肅省定西市、隴南市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。藥農種植的大量黨參被銷往廣東、浙江、上海等地,消費者喜歡將黨參作為煲湯食材。胡芳弟也了解到,全國上千家藥廠生產的中藥方劑用黨參做原料。
有了科研理論基礎,胡芳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、帶動藥農增收致富、促進黨參產業發展的決心更足了。
她主動對接定西市和隴南市的藥材種植戶,推廣黨參種植、晾曬和加工良方。“我們團隊會告訴種植戶黨參的種植苗間距、施肥量、最佳施肥時間,以及晾曬、儲存和加工的簡便方法。黨參初加工切制工藝不同,功效和價格也會不同。”胡芳弟說。
她將這些技術手把手教給種植戶。她和團隊還提出集種質資源保護、生產、加工、研究為一體的全產業鏈、全要素的黨參大品種發展模式,助力全省黨參產業發展。全省共有1.8萬戶藥材種植戶受益于該團隊的技術指導。
近年來,胡芳弟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,建立了多個標準化黨參種植基地,從源頭把控黨參質量,并積極服務于藥企,共同開展黨參產業關鍵技術研究及大健康產品研發。
“加強產學研醫合作,深挖終端產品潛力,有助于進一步拓寬中藥材出路。這是我的工作目標。”胡芳弟說。
來源:新華社